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

[試讀] 你所不知道的邪惡——《時光閃電》

zigzag01

一部好的科幻小說,不僅提供無限的幻想空間讓讀者馳騁其中,更能夠讓人回味再三,思索其中的意涵 (不論是作者主動探討的,或讀者自己引發的思考)。我必須承認,近期讓我閱畢撫書三嘆的科幻小說,應該只有《機率遊戲》、《時間迴旋》和這本試讀的《時光閃電》吧!

《時光閃電》有紮實的物理學理論為背景,故事大意描述一群科學家參與一個秘密實驗,透過粒子加速器成功地窺探到過去的某一瞬間,但卻因而出現了一個純粹的惡魔,它變態、邪惡,所做的事遠超出任何正常人所能想像的。在科學家們一一遭到殺害後,倖存者回到實驗地點,希望能夠終結整個邪惡的悲劇,但結局,卻又是如此令人意外!

眼見為憑的誘惑

讀完這本書,首先進入我腦袋的是,這群科學家們既然知道僅僅「觀察」過去,就會產生未知的影響,為什麼無法抗拒要「看一下」的誘惑?

繼而一想,其實,人類對於「眼見為憑」,多少都有一種幾近迷信的渴望。對科學家來說,「實驗」就是眼見為憑的一種表現;不管你在紙上、電腦上的方程式計算多正確、多精彩,總不及實驗做出預測的結果。當物理學家們經過計算,勾畫出大爆炸理論時,如果沒有捕捉到宇宙背景輻射,誰 (包括同儕) 會相信他們單憑計算所得的結果?

對哲學家來說,包括「看到」在內的感官知覺,是人類知識的來源途徑之一。哲學家柏克萊甚至把這種觀點推到極限,主張「存在,就是被知覺」,認為感官知覺就是「存在」的定義。

即使以「相信」為中心成分的宗教來說,照樣免不了要透過「眼見為憑」來強化信仰。佈道大會上一定會有見證。某地媽祖廟發爐,一定會吸引信徒前往親身目睹。

這麼說來,誰能說自己一定抗拒得了「眼見為憑」的誘惑呢?雖然部落格界的「有圖有真相」多少是個玩笑話,但不可否認的,畫面比文字更能夠一目了然。

想到這裡,就覺得如果自己有機會可以一窺蘇格拉底在廣場上與人辯論的畫面,恐怕我也抵抗不了。

另一種善惡觀

書中因為實驗而產生的邪惡怪物,也許是作者透過另一種向度所提出的善惡觀。

一般認為,善、惡是人心中的「成分」,不論你主張人性本善或本惡,都是以「成分」的觀點來解析人的內在。

但是《時光閃電》的實驗卻顯示出,如果把人的意識流放在時間的縱軸來看,狠狠從中切下極短時間的一刀,那麼任何人,在某一個瞬間,是很可能完全、純粹邪惡的。在那個當下,毫無「善」的成分存在;就算這個人平常是個溫文儒雅、寬大為懷的宗教家也一樣!

這麼看來,新聞裡經常出現有人「盛怒」之下做了後悔莫及的事情,原來是可以理解的。只不過我們平常都是以模糊的自我意識在看自己,還以為這樣失去理智的情況是難以想像的呢!

那麼,還有所謂的好人或壞人嗎?在某個瞬間,你可以是個十惡不赦的怪物;下個瞬間,你又會變成滿心喜樂的大好人。如果以「成分」觀點來說,根本沒辦法去測量一個人腦袋裡的善、惡孰多孰少。

這其實是個嚴肅又冗長的倫理學議題。不過我很喜歡作者透過結局所表達的意涵,也讓我想起「蝙蝠俠開戰時刻」的一句對白:「定義你的,並不在於你是誰,而是你做了什麼。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zigzag02時光閃電
作 者:荷西‧卡洛
編/譯者:葉淑吟
出版社:商周出版
ISBN:9789866571022
出版日:2008.09.23

試讀活動:《時光閃電》博客來部落客試讀活動

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

[試讀] 人與機器人的衝突糾結——《鋼穴》

 

— Trailer —

  1.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,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。
  2.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,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。
  3.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,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。

故事設定在不遠的未來,為了解決暴增的人口問題,人類將科技發揮到極致,創造出宛如龐大有機體一般的「城市」。成千上萬人就塞在這人造鋼穴裡生活、工作、娛樂。整個城市,宛如一個敏感的天平,努力維持著小心翼翼的動態平衡。

相對於舊人類,有一群太空族開創了另一種生活形態。科技在太空族手上有了另一個方向的發展,他們開發出無與倫比的機器人,為人類提供完善的生活。

舊人類與太空族之間,不僅存在著生活方式差異的緊張,更因為對「機器人」的基本態度不同,而對立衝突。終於,一件發生在太空族的謀殺案,牽扯出兩種族群的愛恨糾葛,也拉高了人與機器人的敵對意識。人類城市,岌岌可危……


— Behind the Scene —

● 第一個問題,你談談整個故事中,印象最深刻的地方。

印象最深刻?我不太能夠掌握這個辭彙的指涉。如果妳指的是記憶的話,對我而言,所有的記憶都是一樣淺,或一樣深,沒有哪一個具有較高的係數或次方;比方說,日常走路的記憶,與被指控謀殺的記憶,對我而言都一樣。

不過我的記憶裡面,倒是會浮現出一種現象,那就是許多個別組記憶會連結到其中某一個特定記憶,造成這個記憶……呃……負載過量 (overloaded),如果這可以算是妳所謂的深刻印象的話,那倒是有一個:人們對我的不信任感。不論是在故事裡或故事外,我發現人們都帶著我無法描述的眼神看我,有時我發現這樣的眼神,轉頭過去看,他們會立刻躲避我的眼神;就連我坐在場邊充電 (用你們的話說,叫休息) 時也一樣。 後來貝萊才告訴我,那種眼神就是不信任。

不過貝萊不太一樣。這整個故事走下來,我發現他的眼神變了,變得比較像人類看人類的眼神那樣看我。不知該怎麼說,想到這個,我的正子腦會開始活躍 (activated) 起來,類神經網路會有一種特別的反應。

● 興奮?高興?

…… 嗯,也許可以這麼形容吧。

● 順著這個問題,你談談故事裡合作的其他人吧。

其他人……,那就先談貝萊吧。貝萊在故事裡對案情的推理,我必須說,呈現出與我完全不一樣的一種推理方式。對我而言,只有演繹法可以使用;當然歸納法也行,但受限於統計誤差,我很難因而導出充分的結論。而貝萊的推理,呈現出人類思想跳躍與演繹法、歸納法的出色結合。當然,他個性很急,好幾次都對自己的推理賦予過高的信心指數,導致被反證時,可以看出他心情大受影響。不過,總的來說,他這種推理方法,是我做不到的;至少就目前而言。

潔西,貝萊的妻子,依照你們的標準,他算是個「尤物」吧;這個辭彙是休息時工作人員聊天時說的,我想應該是讚美。喔,對了,當她在故事中發現我是機器人時,那表情應該是真的,不太像是演出,不過我也無法確定就是了。

局長朱利斯‧安德比也很特別。他在故事裡和故事外的差異最大。在故事裡,他的心情會隨著案情發展而起伏,但在故事外,我親眼看到他被熱咖啡燙傷手指時的冷靜表現,還有面對導演發怒時的理性反應,一度讓我以為他也是個機器人。

● 扮演薩騰博士這個角色,有什麼感想? 

薩騰博士啊,雖然他在故事一開始就死了,所以我在這個角色的戲份很少,但是要扮演人類,對我來說真的太難了!我可以很精確地做到導演需要的姿勢、動作、走位,但是我無法理解什麼叫「肢體語言」。我記得在門口那一幕,導演一直喊「眼神!眼神!」可是我真的不知道他的意思,「眼神」指的是什麼?我可以分辨別人的眼神,但無法表現眼神,我的眼睛只是一個輸入裝置,沒有表達情緒的功能,更何況我也不知道情緒是什麼。

聽說,最後他們是用 3D 動畫修改了我的眼神。沒想到我做不到的事情,其他電腦軟體可以做到!有機會的話,我會去跟 3D 動畫軟體學習一下如何修改眼神,也許進廠升級一下就可以做到了。

● 終於拍完整個故事了,可以談談你的想法嗎?

想法?我不知道怎樣的想法才對。不過在整個故事過程中,我抽空連接網路查了許多資料,發現一件有點弔詭的事情。根據資料,你們的哲學家在理性掛帥的時代裡,曾經有一種預測,他們認為,人類的理性能力,經過長久進化,是比感官知覺更高級的一種能力,因此,人類要想在人造物身上創造出理性能力,比起感官知覺,是更加不可能的。

但是事實正好相反,理性比感官知覺更容易在人造物上完成。從過去電腦軟體的計算,到現在正子腦的複雜演繹,都表現出純粹的理性思考能力。反而是感官知覺,例如最核心的模式認知 (Pattern Recognition),卻花了你們更長的時間,才達到快要與人類一樣的水準。妳知道嗎,我前幾代的機器人,可以打敗人類的西洋棋世界冠軍,但是卻無法分辨蘋果和蕃茄!有一次甚至在搶救一名遭到狐狸攻擊的貴婦時,發現手上扭斷的只是一件貂皮大衣!

所以,理性真的比感官知覺更高級嗎?更進步嗎?你們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「人是理性的動物」,用來區分人類與其他生物。但是這個判準卻無法區分人類和機器人,因為我比你們更理性;或者說,我是純粹的理性。據我所知,由此衍生的哲學論戰,到現在都還在繼續,基本上就是要回答「人之所以為人,不同於其他生物,也不同於機器人的地方在哪?」這個問題。

我不是哲學家,不知道這問題的答案。有人說,區別在於「人是有感情的動物」,但是根據資料,動物也有感情,所以這也不是一個一分為二的判準。關於情緒、感受、藝術、愛情等等辭彙,我沒有相對的指涉可以理解,實在也無法談論。不過我覺得你們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,那就是我看到很多人,經常會選擇做出與目標不符,甚至相反的事情,卻不會導致矛盾而當機!這點對我而言,應該就是你們口中的「奇蹟」吧。

也許可以這麼說,人類是不一致的動物;也許就像「戈德爾不完備定理」所顯示的類似吧。

● 謝謝你接受我們的訪問。接下來有什麼計畫嗎?

不客氣,也謝謝你。

沒有計畫。我的下一個任務是繼續完成移民宣導,所以回去之後,正子腦的首要指令會修改,就這樣。不過貝萊說要請我去家裡參加殺青派對,這倒是我從來沒有的經驗。用你們的話說,應該「蠻有趣的」吧!

— Coming Soon —

 

《鋼穴》
The Caves of Steel



延伸閱讀心得:

越樂越精彩之 Liz's 簡單生活: 試讀:鋼穴

MY OWN SPACE: 1953年的創作,至今仍令人驚歎-《鋼穴》

苦悶中年男的情緒出口: 試讀:鋼穴

小云的隨便亂記: 迷走於巨大《鋼穴》之中